2025年10月10日,设计艺术学院在艺术楼报告厅举办“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保护实践——以任鹤林年画馆为例”专题讲座。本次活动以“非遗赋能设计”为主题,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魅力的同时,为毕业设计注入文化内涵、破解创作难题。好的设计既需时尚的“颜值”,更要有深厚的“气脉”,而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,正是为设计增韵添魂的宝贵养分。
讲座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”代表性传承人李力先生担任主讲。李力先生深耕非遗领域二十余载,自2002年创办木版年画博物馆,至2022年复建汴梁古籍刻印社;从荣获文化部“新生代手艺之星”,到作品被多家海内外机构收藏,他始终致力于“让传统活在当下”。尤为重要的是,他长期探索“非遗与现代设计融合”,为同学们带来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宝贵指导。
活动伊始,院长靳鸽向李力颁发企业导师聘书,将非遗指导从 “单次分享” 升级为 “长期助力”,标志着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、搭建非遗育人平台方面迈出坚实一步。
随后,李力围绕主题展开系统讲授。他通过影像资料帮助师生建立直观认知,从《论衡·订鬼》出发,结合各地门神图像,生动阐释信仰源流与“惜物”工艺观;援引《东京梦华录》《清明上河图》等古籍实物,论证开封作为木版年画发源地的历史地位;在梳理学术脉络时,介绍了王树村、薄松年等学者贡献,展现严谨的学术视野。他还通过丰富图例解析年画用色技艺与审美标准,并进行优劣对比,加深师生理解。最后,他鼓励青年学子勇担文化传承使命,在创新中激活传统。
讲座结束后,副院长汪海进行总结分享。他指出,本次讲座以文献为基、学术为脉,系统阐释木版年画的信仰、地域与工艺体系,为非遗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;同时聚焦“雪王门神”“央视文创”等现代案例,回应毕设中“文化转化”与“传统当代平衡”等难题,带来可落地的创作启发。学院通过搭建“非遗—设计—育人”协同平台,推动“非遗赋能设计”走向常态化,助力培养既具创新力又有文化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推进与非遗资源在教研与实践层面的深度合作,并再次对李力先生的倾情分享表示衷心感谢。
李力简介
李力民进会员,开封市政协第十二、十三届政协委员,开封市政协文史研究员,开封任鹤林年画馆执行馆长,开封汴梁古籍刻印社社长,开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,开封市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。
李力老师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,跟随父亲任鹤林研习传统版画技艺,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(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)开封市代表性传承人。2002年创办开封木版年画博物馆(前身:开封年画艺术馆),2016年建立李力雕版艺术工作室,2022年筹备复建开封汴梁古籍刻印社,长期从事传统木版年画、雕版印刷技艺实践及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和创新实践,致力于宋代版画杰出代表“汴梁宋本”的品牌复兴,传统年画和雕版古籍作品多次在国际、国内文化博览会获奖和展出,多家博物馆艺术机构收藏。2017年获中国文化部主办“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成果展”(新生代手艺之星)称号。2017年获开封市青年文化英才称号。